导读
近日,男子假离婚,带着全部财产娶了闺蜜的新闻铺天盖地。一时半会,“假离婚”这个话题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钻法律的空子?
假离婚真的“假”吗?假离婚的风险有多少普通人能真正承担?
宁夏的小吴和丈夫小甄在结婚后购置了一套房,由于房子离工作单位远,两人时常见不到面。于是一商量,两人打算在单位所在市再买一套房子。
可是问题来了,由于是二套房,需要缴纳的税款可不少。两人一合计,决定实施假离婚。
可粗心大意的小吴在和丈夫办理离婚手续时,抱着“反正是假的”的念头将拥有的住房及所有财产归到了丈夫名下,孩子的抚养权也归丈夫所有。
俗话说得好,防火防盗防闺蜜,好景不长,丈夫和小吴的闺蜜小莲在小吴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展到了一起,小吴傻了眼。
随后两人不仅占了第二套房,结了婚还生了孩,小吴一气之下将两人告上了法庭。
这时候有人就要问了,为什么要假结婚呢?其本质原因是什么。
一般而言,假结婚通常出现在双方为了福利分房、买房、职位升迁、逃避债务等原因的时候,还有就是一方有其他不正当目的,想通过哄骗达到真离婚的目的。
小吴一家属于前一种。在领了离婚证后以个人名义再买房,可以三成首付。
那么假离婚的后果是什么?
法律上没有假离婚的概念。只要双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,即宣告婚姻关系解除。
假离婚就是真离婚!
由于夫妻离婚后双方共同财产会变成一方的婚前财产,当双方未“依约”复婚时,“净身出户”一方只能通过诉讼来维权。即使双方进行复婚,另一方也会存在财产损失的风险。
为了抵制假离婚,全国各地都出台了一些新政策。
一、深圳在今年9月发布建立婚姻信息查询机制。商业银行可联网查询个人婚姻状况。提交“假结婚”信息来获取房贷或更低首付的行为将被堵死。
并且,夫妻双方离婚后,任一家庭成员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。成年单身人士想买房,必须落户满3年,且连续缴纳3年个税或社保。
二、在北京,离婚1年内申请房贷,无论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,均按二套房政策执行;
三、内蒙古调整了公积金政策,取消借款人“同户籍”家庭成员;限制了同家庭不同人公积金买房,又停止了公积金三套房买房;
四、无锡调控新规,升级限购政策,打击假离婚买房现象;
五、南京出台宁九条,规定夫妻离异的,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。
总结
假离婚必然不可取,若存在假结婚嫌疑将会收到严重的司法惩罚。在办理离婚手续后,一些夫妻因分居而产生隔阂的不在少数,假戏真做的情况屡见不鲜。
许多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假离婚来实现资产增值,群体乱象的背后是太多普通人的无奈。
法律是一杆天平,它在权衡权益的时候又约束着人性。想钻政策空子势必导致自身暴露在巨大风险中,在做重大决定之前,一定要慎重考虑,不然吃亏的只能是自己。
ps:文中图片来自全景视觉
—END—
返回绍兴365淘房>>